根据中国银联最新发布的《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安全报告》),随着智能设备的进一步普及,移动支付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之一。同时,移动支付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年轻人和老年人成为容易被骗的高风险人群。
业内人士表示,移动支付的诞生和普及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关于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问题。移动支付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建设防止欺诈和反欺诈的坚实城墙。
数字场景与人民生活高度融合
根据《安全报告》,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达到9.04亿,比2021年12月增长81万,中国移动支付整体市场覆盖率居世界
。“77.5%的手机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近11个常用场景较2021年进一步增长。”报告显示,目前的数字场景与人们的生活高度融合。
在支付安全方面,用户不安全行为数量显著下降。调查显示,2022年受访用户人均有1.2个不安全习惯,2021年人均有2个不安全习惯。“所有支付密码都是一样的”、“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会试图扫描”、“换手机时不要解除银行卡,不要删除保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同时,《安全报告》还指出,35岁以下男性、学生、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在银行卡安全使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个人意识。
调查发现,面对移动支付安全问题,37.1%的受访者对自己在移动支付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有信心,47.3%的受访者表示更有信心,15.6%的人持谨慎态度。
相关诈骗套路不断翻新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便利,安全报告还指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信任、使用和依赖不断增强,一些犯罪分子在移动支付普及的总体方向上找到了新的“商机”。
根据《安全报告》,67.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了电信诈骗,2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财产遭受了损失,比2021年增加了8.6%。
此外,电信网络诈骗、虚拟货币杀猪板、网络直播诈骗、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围绕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
根据360数字安全集团和光明网络安全频道发布的《2022年反诈骗报告》,随着全民反诈骗的深入推进,诈骗者不得不更新诈骗手段,通过长短线结合催生更多诈骗套路,呈现“新瓶装旧酒”、紧跟热点,短期变化快。比如2022年年初经历了新的投资诈骗,到疫情诈骗,再到年底世界杯期间的虚假中奖和虚假纪念品诈骗。
在容易受骗群体方面,《安全报告》指出,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容易受骗,风险较高。“2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使用手机和银行卡时个人防护意识差,不良使用习惯数量高于平均水平,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更容易相信他人。”中国银联提示,
《安全报告》还指出,15.7%的受访者表示,在利用公众爱心和人际信任关系的情感爱心欺诈中,他们曾经遇到过“假装QQ”、“微信好友诈骗”是最常见的,发生率高达26.4%,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学生是受此类诈骗最严重的人。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广州铁路警方最近破获了一系列大型电信网络欺诈案件,紧急停止支付2010多万元。经初步核实,本案涉及总额超过2.17亿元。欺诈团伙主要针对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利用分期付款和小额贷款概率高、对贷款利率和金融信用调查敏感的特点,冒充平台金融客户服务要求转账进行欺诈。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有些年轻人更熟悉互联网等新事物,但他们缺乏深入的金融知识,对社会了解不深,因此他们更容易缺乏银行卡安全使用意识,更容易上当受骗。”。
“移动钱包”五项建议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为了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保护个人权益,中国银联专家建议,一是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要扫描二维码或留下个人敏感信息;二是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让网络欺诈找到机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三是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需要谨慎,不要相信所谓的投资专家追求短期高回报;第四,如不幸遇到欺诈或其他类型的个人侵权行为,应及时向公安和官员寻求帮助,尽量减少损失。此外,公众还可以主动学习各种防范措施和防诈骗技巧,提高防诈拒赌能力。
反欺诈宣传作为防止电信网络欺诈的重要手段,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根据《安全报告》的调查,93.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反欺诈宣传,而只有大约6%的人没有接触过。
王鹏博说:“目前,反欺诈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电信运营商监管薄弱、消费者反欺诈意识不足、电信网络欺诈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反欺诈道路依然漫长。”。
王鹏博除了提高消费者自身的欺诈意识外,还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完善安全监督标准,针对相应的管理政策,多部门合作,同时,企业不断探索业务和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保护的边界,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应以保护客户权益为基本起点,注意风险防治。
移动支付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下降了《监管在升级》
点击量:11发布时间:2023-02-23 12:57:45
上一篇:个人移动电签POS机办理流程
下一篇:中国人民超过9亿人使用网络支付